根据学院党委提出“12345”的工作思路,为建设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教师队伍,强化教师的“双师”特色,增强教师实践能力,实现教学工作“1234”工作目标,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全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责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内涵建设,是学院的中心工作。而教师是最能动最积极的因素,教师队伍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办学成败之关键。
(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与实现途径。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改革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定校企合作办学方向。而“双师素质”成为对专业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1)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证),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等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果良好。
(四)适用范围:校内专任教师、校内兼课教师。
校内专任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可包括正式签约聘用的非在编的全职教师。
(五)“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时效一般为5年。
二、“双师素质”教师的首次认定
“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高等学校助理讲师(或以上)教师技术职务,年度考核合格,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
(一)近五年有两年(可累计计算)以上企业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二)近五年有三年(可累计计算)以上企业兼职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三)近五年主持(或前三名参与)应用技术研究成果,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四)近五年主持(或前三名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五)具有中级(或以上)与所从事的专业相关的技术职称或执业资格注册证书者(国家级执业资格证书可代替注册证书)。
(六)其他情况可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认定。
三、“双师素质”教师的继续认定
被学院认定为“双师素质”教师,不搞终身制,每五年进行一次继续认定,继续认定要求教师年度考核合格,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五年内,必须有1年(可累计计算)以上脱产到企业工作的经历,或两年(可累计计算)以上企业兼职工作经历;
(二)五年内主持(或前三名参与)1项应用技术研究;
(三)五年内主持(或前三名参与)1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
(四)五年内,为企业服务获得的酬金或奖金达到10万元以上;
(五)为企业和社会培训技术、管理等人员累计在30天(或200学时)以上;
(六)其他情况可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认定。
四、“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程序
(一)首次认定
1.教师个人向所在系部提交“双师素质”教师认定申请材料,包括:
(1)山西建院“双师素质”教师认定申请表(见附件一),一式两份;
(2)教师取得本专业教师系列以外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国家注册执业资格证书者,应提交证书原件(留存复印件);
(3)通过参加企业实践取得“双师素质”资格,须有具体计划和企业鉴定意见;
(4)参加应用技术研究或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应有鉴定报告或相关记录。
2.系部审核把关后,将汇总表(见附件二)和教师个人认定申请表一份提交人事处。
3.人事处会同教务处、教学督导处提出意见后,提交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批,审批后,人事处存档,并将审批意见书面反馈给系部、教务处及教学督导处。
(二)继续认定
1.教师个人在“双师素质”教师认定五年到期前30~60天内,向所在系部提交“双师素质”教师继续认定申请材料,包括:
(1)山西建院“双师素质”教师继续认定申请表(见附件一),一式两份;
(2)参加企业实践具体计划和企业鉴定意见;
(3)参加应用技术研究或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应有鉴定报告或相关记录;
(4)为企业服务收入,和为企业和社会培训技术、管理等人员证明材料;
2.系部审核把关后,将汇总表(见附件二)和教师个人继续认定申请表一份提交人事处。
3.人事处会同教务处、教学督导处提出意见后,提交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批,审批后,人事处存档,并将审批意见书面反馈给系部、教务处及教学督导处。
五、“双师素质”教师的的培养要求
(一)各系部要根据课程和岗位的对应要求,形成“人员交替、时间轮替、内容更替”的教师企业工作机制,提升教师的职业技能,落实专任教师到企业第一线从事本专业的实际工作制度。
(二)鼓励教师参加所任课程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执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
(三)鼓励教师参加本专业教师系列以外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的评审或考试,取得相应职称证书。
(四)鼓励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
(五)鼓励教师主持或积极参与的应用技术研究并将其成果应用于生产,使之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鼓励教师主持或积极参与校内实践教学设施的设计安装工作。
(六)在教师的引进机制上,努力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技术、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六、制度保障及奖励措施
(一)各系部要根据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把双师素质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师业务考核范围,把是否具备双师素质作为职业教育能力的必备条件。
(二)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应把双师情况作为基本条件,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教师申报中级职称,必须具备双师素质,申报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优先推荐取得非教学职称或执业资格证书级别较高者。
(三)教师到企业参加实际工作或实践锻炼,应安排具体的工作岗位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执行企业的作息时间,享受同级别行政人员的经济待遇。
七、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